社會話題
  歡慶元旦佳節的喜慶時刻,不幸的消息卻接連傳來:上海外灘踩踏事件造成36人死亡、47人受傷;哈爾濱大市場倉庫因大火導致樓板坍塌,消防戰士5人犧牲、14人受傷;雲南大理巍山縣600多年古城樓失火被燒毀……人們在悼念遇難者和惋惜的同時,不得不把目光再次聚焦到安全生產和社會安全治理這個老生常談的沉重話題上來。
  每次安全事故之後,帶血的經驗教訓總是似曾相識。不同類型的安全事故固然有其不同的個性特點和原因,但大多帶有共性:生命至上的教育和秩序意識缺失、科學管理的有效措施和責任得不到落實、制度環境的系統構建乏力……既有社會治理上的不足,也有個體安全文明素養的欠缺;有天災,更有人禍。
  事故沒有如果,但防範事故則要從一個個如果入手,持續著力,久久為功,才能從源頭上預防和化解可能發生的事故,把事故發生率和損失降至最低。目前社會公共安全體系的構建,還需針對不足做更多工作,其中強化公共安全和生命至上的教育尤其要真功細活,做實做好。真正讓安全防範意識警鐘長鳴,內化於心外化於行,融入到人們的血液之中,體現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而這,不妨從多建幾個公共安全警示博物館開始。
  這些年來,博物館發展迅猛,但涉及公共安全方面的博物館屈指可數,不少地方甚至為零。好多重大安全事故,當時吸引眼球,社會關註,但時過境遷,便逐漸淡出視線,甚至被人遺忘。好多人用生命留給社會的安全警示和思考,未能更好發揮作用。把這些重大安全事故的悲劇,分門別類,因事制宜,挖掘整理併科學呈現出來,彙集在安全警示博物館里,傳播安全防範知識,總結科學預防和救援的經驗,讓血的教訓啟示民眾、教育後人,更好地成為全社會共同的安全財富,以此涵養個體和全社會的安全意識、責任和自覺,提升整個社會文明素養,不失為安全教育的一個重要方式和窗口。同時,以此強化科學管理的有效措施和責任的落實,推動制度環境的系統構建和完善,從而為社會安全治理加上一道“安全閥”。
  如此,“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才能成為日常生活中真正的底線。類似的悲劇,也才會少些更少些。  (原標題:不妨從多建幾個 安全警示博物館開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f02afrz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